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转移支付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吗

作者:踪家峰,胡艳

2012-07-16 10:58:18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361005

 

摘要: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是中国治理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转移支付对产业集聚水平有何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在Riou2006)的基础上,植入了中国政府在转移支付和地区竞争中的博弈过程,并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转移支付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但地区竞争会降低转移支付效率,同时转移支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同时发现,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效率较高,转移支付规模尚未达到最优水平,而西部地区面临较大的地区竞争压力,转移支付效率过于低下,转移支付有可能超过了最优规模。因此,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强调因地制宜,优化转移支付规模,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

中图分类号  F129.9    文献标识码  A

 

 

Can Transfer Payment Enhance th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Abstrac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centralization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China’s governance.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ransfer payment on th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iou Model (2006)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regarding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bove model by using the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within the period 1995-2008. According to the Riou Model, transfer payment is conducive to industry agglomeration, but regional competition will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it is not always better to have more transfer payment, and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scale of i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has verified the Riou Model, and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in Central China is fairly high, with a scale under the optimal, while West China faces great pressure of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is too low, with a scale probably higher than the optimal. For the above reasons, governments should adopt tho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that suit local conditions, optimize the transfer payment scal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ransfer payment in promot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Key words: transfer payment, industry agglomeration, new economic geography

 

 

 

一、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逐渐东移,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和1993-1997年产业集聚程度下降相比,1997-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集中度很高,而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地域分布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罗勇,曹丽莉,2005)。不可否认,从效率的角度来看,产业集聚东移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提高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但若出于公平的考虑,过度的产业集聚并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布局。1999年以来,中国中央政府为了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实行战略扶持,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1999-2008年,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存度接近50%,而在一些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甚至超过了70%

毫无疑问,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的初衷是好的。但单纯地肯定初衷,并没有解决转移支付与产业集聚背后的命题,而这些命题是值得去细细探讨的。这些命题包括:中央政府具有倾向性的转移支付是否一定能够使更多的企业从高集聚的东部地区转移至集聚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与产业集聚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有没有一个最优的转移支付水平?如果不存在,又是哪些因素限制了它们之间逻辑关系的建立?本文尝试着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理解这些问题,其意义不仅限于转移支付和产业集聚本身,同时也为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提供了某些洞见。

本文选择将转移支付与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置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背景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为了保证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采取了“承认既得,增量调整”的政策,以地方净上划收入数额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保护1993年地方既得利益。因此,20世纪90年代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净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渐减弱(王小鲁,樊纲,2004)。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政府掌握越来越丰富的财力资源,从1998年开始,除去税收返还的转移支付规模的增长速度在明显加快。二是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成为分权式的,也就是所谓的“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为增长而竞争”的现象就此衍生。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掌握了更多的资源配置权力,更有动力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达到地方居民偏好与官员自身物质利益的相容。东部地区由于天然的优势,在地区竞争中,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三是就转移支付本身而言,是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约束,进而改变地方政府的收支决策来发挥效用。当财政决策进行调整时,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整体福利将会受到影响。将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会发现转移支付、产业集聚与分税制改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分税制改革打破了之前转移支付制度的一贯形式,同时衍生出了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转移支付和地区竞争作为政府间财权上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决策,成为产业集聚中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手段。因此,只有将地区竞争也纳入到分析的范畴,考虑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互动,转移支付和产业集聚这幅图景才能描绘得更加完整。

本文在“中国式分权”的宏观背景下,以Riou2006)为基础,分析了一个加入政府的新经济地理框架,在存在地区竞争的前提下,阐述转移支付增加与提升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关系,并通过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在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前文所述的四个问题做出完整解答,进而讨论平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本文第二部分是对转移支付和产业集聚等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加入政府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第四部分是计量模型,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最后一部分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