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技术进步偏向定义及其测度

作者:陆雪琴 章上峰

2013-08-04 12:20:31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

 

摘要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从技术进步偏向的定义出发,概念上厘清增强型、偏向型、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希克斯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哈罗德技术进步的异同点,并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算要素替代弹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是资本偏向型的。研究说明选择怎样的技术进步偏向和速度对于中国至关重要,它是增长与分配的平衡器。

关键词  希克斯偏向型技术进步  哈罗德偏向型技术进步  替代弹性

中图分类号  F062.4, F014.4   文献标识码  A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Definition and

its Measurement

Lu-Xueqin Zhang-Shang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cepts of factor-augmenting, factor-biased and factor-saving technical change by tracing back to the original definitions and using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Hicks’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 and Harrod’s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 Use time-series data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08 to estimat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then compute the value of factor-augmenting and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ample period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is less than 1, and in most years the direction of technical change is factor-biased.

Key words: Hicks’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 Harrod’s factor-biased technical chang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一、引言

近年来,收入不平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各方学者从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可否认,这些因素确是构成我国收入不平等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此来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做深层次的解释,似乎难以令人信服。李稻葵等(2009)提出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U型规律,引起了大家关于要素收入份额的研究兴趣。

其实,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早在李嘉图时期的古典经济学中,其视角就是按要素分配的功能分配视角,边际革命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仍旧承袭了功能分配的视角,所不同的是各要素的分配法则。收入分配研究视角的转变是在库兹涅茨(1955)提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倒U型曲线之后,人们开始转向研究人与人之间或家庭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也即规模分配视角。规模分配或功能分配视角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需要依照特定的情境来选择假设条件更符合现实和更能突显重要性的方法。功能分配视角的一个缺陷是要素收入的分配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总体的收入不平等。在李嘉图的时代这两者之间的偏差很小,因为要素收入与社会阶层是对应的,得到劳动收入的是工人阶级,得到资本收益的是资本家,得到地租的是地主,各阶层之间几乎不发生流动且阶层内部差距较小。但在今天的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分界已经非常模糊了,人们通常既是企业的雇员而取得工资收入又持有公司股票而获得资本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关注要素收入份额就不能对收入不平等有深刻的理解。不过,中国目前的情况恰是劳动收入阶层与资本收入阶层分化严重,且资本市场不完善,普通劳动者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贷款或获得资本收益。本文的出发点正是在于探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



[1]本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中国实证(10YJC790065)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理论与应用研究(09CTJ00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