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中国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源泉:1978~2010

作者:李 平 钟学义 王宏伟 郑世林

2013-01-21 16:00:43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1979~2010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纯要素生产率法和Solow余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总体和省级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率变化趋势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但资本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是由资本投入贡献不同造成的。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出现高资本投入、低生产率和高增长的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  资本投入  经济增长  纯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F224.0        文献标识码  A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the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mploys pure factor productivity method and Solow residual method to measu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 to economic growth. We find that the productivity has fluctuated up and dow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though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apital input still contribute the most to economic growth. What’s more, caused the economic gap among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capital input. China's productivity growth appeared obvious declining trend while capital input and economy experienced rapidly growth in 2000~2010.

Key wordsProductivityCapital-InputEconomic GrowthPure Factor Productivity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以大约10%的高速增长,中国总体经济规模已经增加了20.5倍,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然而,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大量投资、土地、能源、原材料和劳动投入推动,而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Krugman, 1994Young, 2000; 刘国光,2001;张卓元,2000;吴敬琏,2005;王小鲁等;2009)。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经济衰退,经济全面恢复尚待时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而且,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中国经济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向生产率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生产率(TFP)不仅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郭庆旺和贾俊雪,2005。对于生产率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一方面,有些文献从中国总量上研究中国生产率变化及其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流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投入驱动,生产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劳动投入发挥的作用最小。李京文等 (1993)首次运用Jorgenson(1987)方法对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测算的结果表明,1979~1990年期间中国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Chow ( 1993) 研究表明1952~198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HuKhan ( 1997) Chow的基础上分析指出1952~ 1994年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1979~1994年生产率年增长约4%,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王小鲁(2000)测算得出1979~1999年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TFP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1.45%9.76%11.2%17.59%Chow and Li2002)利用1978~1998年数据测算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6.34%5.7%27.59%Caoet al.2006)运用超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测算,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资本投入的积累和适度的总量TFP增长驱动的,他们认为未来的TFP增长趋势在下降。Islam, Dai Sakamoto2006应用可以使价格信息独立起作用的双重方法进行估算,结论是近年来中国的TFP增长率略有下降。龚飞鸿和刘满强等(2006)采用索洛余值方法,认为1981~2005年期间中国TFP的贡献达到37%,资本投入的贡献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林毅夫和苏剑(2007)总结现有文献指出在197820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的增长推动的,其次是TFP的增长,劳动的贡献最小。另外,还有学者估计了不同阶段生产率及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郭庆旺、贾俊雪(2005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生产率增长率,研究发现,1993年以前,我国的生产率总体呈现较剧烈的波动情形,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势头;1979~2004年间我国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孙琳琳和任若恩(2005)测算结果表明1984~1988年、1988~1994年和1994~2002年这三个时期的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1981~1984年间的TFP增长是首要的经济增长来源。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文献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估算了中国生产率变化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中国省级数据与总量数据的测算结论基本一致,多数文献认为资本要素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王小鲁和樊纲(2004)采用索洛余值方法,通过对各地区TFP的测度,得出1982~1999年期间中国大约46%~49%GDP增长来自TFP的增长。傅晓霞和吴利学(2006)将地区数据估计结果表明1978~2004年间TFP的贡献份额超过30%,但是资本要素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邱晓华等(2006)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要素投入的增加,其中资本投入的增加是最主要的动力。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10)利用中国30省区市197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或模式为要素投入型增长或资本积累型增长,其中资本占主导,劳动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次,不同经济阶段要素和生产率贡献有所不同。按照中国经济周期分阶段测算,郑京海和胡鞍钢(2005)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978~1995年为TFP高增长时期,表现为高经济增长、高生产率增长;1995~2001年为TFP低增长期,表现为高经济增长、低生产率增长,其中生产率变化的显现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的特征。卢艳等(2008)研究认为1980~1985年、1990~1995年间,要素投入和生产率对各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其余年份各个省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要素驱动的。最后,有文献考察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来源,是要素投入还是生产率拉大了地区差异。李静等(2006)为了弥补以往中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不足,以经济增长的核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生产率和投入要素在中国地区差距形成中的作用,得出了生产率在地区劳动产出差异中的贡献达到75%,是地区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

以上文献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的增长,而劳动贡献相对不足,另外,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有关中国TFP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现有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文献主要利用传统方法,例如,索洛余值法、DEA-MalmquistSFA等,在方法上少见创新;二是,从研究时间段上来看,主要文献集中在改革开放到2005年之前,很少文献涉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生产率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是,有些文献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生产率及其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比较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源泉差异的文献并不多见且不深入。有鉴于此,本文将弥补以上文献缺憾,利用纯要素生产率方法,应用1978~2010年中国总量和省级数据,测算生产率及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放松了传统增长会计法的技术中性、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提出基于纯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核算法;另一方面,利用延长的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总量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来源。



[1]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中的部分测算得到了龚飞鸿先生的指导,刘建翠助理研究员对数据的测算结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张静同学整理了部分地区数据,在此深表谢意,文责自负。此研究获得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创新型国家理论与测度方法研究”和中国社科院青年启动项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生产率增长”的课题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