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空间聚集与变化

作者:赵璐,赵作权

2014-10-20 15:04:20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要】本文研究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从大规模聚集角度描述了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变化,以及及主要子行业的空间聚集模式。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聚集核心区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空间聚集水平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总体相比,多数子行业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更加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展现了子行业的多种聚集模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引发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聚集趋势,未来制造业空间布局应该充分发挥聚集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和技术向制造业核心区流动。

关键词  制造业 大规模空间聚集 标准差椭圆 中国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ZHAO Lu, ZHAO Zuo-quan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Abstract: This study applied the method of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08, and the pattern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main sector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Plain are the core agglomerated area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level of its spatial agglomeration is increasing during 2004 and 2008 with the trend of concentrated aggreg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manufactu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ost of the sectors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more towards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and it is showed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main sector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ork together 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n the future the leading rol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y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with guiding the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to the core agglomeration area.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China

一、     引言

制造业空间聚集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Harris1954Hospers2003Krugman1991bMSPTD2011;罗勇、曹雪莉,2005。美国制造业大规模聚集在类似平行四边形的东北地区(Krugman1991b),欧盟也形成了 “香蕉形”制造业大规模聚集区(李博婵,2009)。那么,中国制造业大规模聚集在什么地方?聚集特征有何变化?与制造业总行业相比,主要子行业表现为怎么样聚集分布模式?Krugman2011)指出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国内诸多学者们研究得出,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聚集趋势在近年来不断上升(陈秀山、徐瑛,2008;范剑勇,2004;何灿飞、谢绣珍,2006;梁琦,2004;乔斌等,2007;吴学花、杨蕙馨,2004)。

Fujita2005)认为对经济体聚集的定量描述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目前,度量制造业空间聚集的标准或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均匀分布为判断标准。较早的产业聚集测度方法(如基尼系数、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虽然给出了产业地理分布的不平均测度,但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分布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影响(杨洪焦等,2008EllisonGleaser1997)优化了衡量产业聚集度的指标体系,考虑了企业规模分布差异的问题。另一类以随机过程为判断标准。DurantonOverman2005)采用无参数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聚集度测度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产业聚集研究方法将一个在空间上连续聚集分布的产业按其所在的不同行政区分开考虑,这就造成了空间结构整体信息的缺失,未能如实反映产业大规模空间聚集格局(Krugman1991a)。如,中国城市体系在国土空间上呈现高度空间聚集状态,因而基于行政区框架、肢解中国行政区的分析很难把握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全貌(方创琳等,2009;顾朝林、庞海峰,2007;赵作权、宋敦江,2011)。另一方面,传统方法主要从地理集中分布的角度度量产业空间聚集度,而实际上经济活动的聚集格局可能导致经济空间结构由此呈现集中化、离散化或稳定化的三种演化趋势。如,1850-1950年间美国经济和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Krugman1991b),后来向西部和南部扩张(Chattejee&Carlino2001);后工业化时期,战争、技术震荡等促使经济体中所有城市处于等比例增长状态,经济空间聚集格局保持稳定化状态(Gabaix1999)。

本文研究主要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以均匀分布为判断标准度量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聚集度及变化。我们主要整合城市产业规模(2004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产业数据)和空间区位这两种数据,从连续空间上的大规模聚集角度描述制造业空间聚集格局。概括来说,本文研究与其他制造业空间聚集研究相比具有四点不同:第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聚集化的全面体现,本文研究使用的空间统计方法不受空间分割及空间尺度的影响,能够从全局、空间的角度精确描述产业大规模聚集的水平及变化,而多数相关研究没有考虑空间区位、空间结构和地理范围等对空间聚集性的影响(Martin&Sunley2003);第二,经济活动的空间扩张不移动导致其空间聚集水平的下降,本文研究通过定义的空间聚集度将空间聚集程度与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相联系,而传统方法常将空间扩张作为聚集程度下降的依据;第三,城市随机增长并不是地理空间的随机过程,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能够识别城市产业规模变化对全国制造业大规模空间聚集格局的影响作用及变化趋势,并可以将其在空间上可视化表达;第四,本文研究采用产业层面数据,比一般的企业层面数据更能反映我国制造业的大规模空间聚集格局。

本文第2部分主要介绍研究方法及数据,第3部分主要对我国制造业的空间聚集判定、空间聚集格局及变化,以及不同子行业的空间聚集格局进行了计算论述和分析讨论,第4部分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启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ZD1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分布整体统计视角下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3M530741)资助.

作者简介:赵璐(1985- ),女,博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创新战略管理、空间经济分析、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计算. Email: zhaolu@casip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