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金砖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与单因素效率评价

作者:欧阳峣 陈 琦

2014-05-08 15:05:26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其改进方法,对金砖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与单因素效率进行全面测度,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金砖国家研发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向经济的转化效率则正在赶超发达国家;两阶段的单因素效率都普遍偏低,尤其是政府研发投入效率与专利产出效率。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效率  单因素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JEL分类号  O3

 

The Measurement 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Single Factor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System of BRICS

Abstract: Based on a two-stage conceptual model of innovation process, by DEA method and its improved mode,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the single factor efficiency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BRIC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D efficiency of BRICS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 efficiency in the stage of technology transforming into economy is overtaking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ingle factor efficiency of two stages is low, especially R&D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and patent efficiency of every labor force.

    Key words: BRICS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Technology EfficiencySingle Factor Efficiency; DEA

    

Freeman1987)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NIS)这一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一直被视为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为新兴大国实现跨越式追赶提供了有效途径。金砖国家作为主要的新兴大国正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人们往往用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程度。从总量上,金砖国家都在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在创新产出方面则差距更远。根据2006年的数据,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分别是美国的54%40%30%38%;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方面,尽管俄罗斯是美国的82%,但中国、印度、巴西仅为美国的13%6%14%。从创新产出来看,2006年,俄罗斯人均三方专利数不及美国的1%,中国、印度、巴西则分别只有美国的6‰4‰7‰;在高质量论文(每百万劳动力三系统收录的论文数)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分别仅为美国的6%14%3%9%。因此,金砖国家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新资源的投入总量,更应注重其效率问题。

有关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NasierowskiArcelus (2000, 2003) 采用DEA方法,检验了不同国家创新体系效率与研发生产能力间的关系。Furman等(2002)采用国家创新能力(NIC)概念发展了国家创新绩效的跨国比较模型,并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对17个工业化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PorterStern2002)借鉴国家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方法,对75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结果进行排序。HuJohn (2005) Furman的框架模型扩展到亚洲国家和地区。Hariolf Mary(2004)回顾了美国、西欧、日本各国科技指标的发展过程,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指出单纯采用科技指标组合测度国家创新体系的缺陷。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国家创新体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探讨。张宏性和程唏(2005)从创新动力、创新资源、创新运行及创新价值四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王亚刚和席酉民(2007) 引入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评价的基本框架。林昭文(2007)则考虑了一国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外溢效应,将创新效率拓展和定义为包含市场效率与外溢效率在内的二元效率。官建成和何颖(2009)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改进方法对中国和20OECD主要国家的创新活动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钟惠波和郑秉文(2011)对金砖四国政府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政策措施的相似之处及相异点做了梳理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