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合作 讲政治 坚持为人民做学问——数技经所举行2017年度进站博士后培训会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2日 作者:李群 李慧敏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推动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精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要求。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以下称《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博士后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确保《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做好我院博士后工作,11月1日,在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数技经所举行了以“创新、合作、讲政治、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主题的2017年度进站博士后培训会。

  会议由数技经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富强主持,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王文成,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晓琳,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杰,数技经所党委委员、办公室副主任鉴成,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群、张涛及数技经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入站博士后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王文成讲话指出,作研究要务实,要讲究协作,“得名家而从之”是人生一大幸事。他代表人事局祝贺博士后能到数技经所这样有影响力的名师名家辈出的地方工作学习,并希望名师和英才在数技经所形成双优的组合。作为新入站的博士后,一要务实开展在站期间的研究。两年的工作、学习时间很紧张,要有具体的规划和可实现的目标,比如说在站期间做一场学术交流、做一次出国访问,在优秀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进行某项实地调研,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以及将小目标成果汇集起来,博士后阶段就会取得扎实的成绩。二要加强协作沟通和交流。要与导师及不同的学者之间建立广泛的交流与联系。当前正处在科学研究的转型期,我们既要突出强调取得个人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取得创新;另一方面,独创性和集体协作是衔接在一起的,当前的科研工作大多是不可能通过一个人来完成的,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很重要,要形成独创成果和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

  数技经所博士后管理人员王淑芳详细讲解了博士后管理规章制度。

  数技经所党委委员、办公室副主任鉴成介绍了研究所的整体情况,向博士后讲述了数技经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提出具体要求,最后祝愿博士后在站期间工作愉快、有所收获、顺利出站!

  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群教授在培训会上,对博士后如何做好研究工作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讲解。首先介绍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提倡用好博士后制度,做博士后制度的受益者;第二,李群教授结合自己的博士后经历,语重心长地对新博士后谈了博士后制度的认识;第三,深刻交流了为什么要到社科院、到数技经所来做博士后;第四,从培养提高独立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多写论文,多申请课题,多出好的学术思想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做好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最后,对我院博士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博士后导师张涛表示,从博士后转变为博士后合作导师,从合作者到深度参与者,我的理解是,讲为人民做学问就是入站博士后的研究要跟社科院的定位结合,要有高度,同时要深度参与数技经所的研究工作,把博士后的才华与数技经所的建设结合,推动数量经济学科发展。

  2017级入站博士后代表杨琛发言表示,博士后阶段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的过渡阶段,需要明确定位,找准科研和事业的方向;关注学术前沿,推动科研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多出科研成果,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感谢各级领导对博士后的关怀,感谢导师们的谆谆教导。

  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晓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社科院的“三个定位”决定了进入这个大门的所有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在研究的领域以及个人的学术追求上要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及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下,我国处于从大国转向强国的大背景下,有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需要我们去阐述去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有更大的机遇,也有更高的要求,无论研究如何拓展、如何向纵深发展,始终要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最后她对数技经所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建议。

  数技经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富强在主持会上指出,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是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数技经所的科研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新入站及在站博士后除了要做好研究工作,更要把十九大报告学好,认真吃透,准确领会精神,并与合作导师一起吸取其中营养,抓住重要选题,要清楚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最后,李富强表示,我们要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把数技经所博士后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数技经所 李慧敏 李群 供稿 李晓光 摄影)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