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新与产业链现代化——2021首届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论坛征文通知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全球化在经历了两次浪潮之后,随着全球需求的转变,随着“新冠”疫情后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技术正在重塑生产、贸易和横跨其间的全球价值链,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数字全球化新时代。数字化在产品和服务中的嵌入,推动了很多无边界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出现。数字创新过程中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有机结合能更精确地匹配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为更多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加速驱动产业链现代化。 

为引领数字化改革新跨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中国智造”产业新优势,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和数字产业等的学科建设,探索和创新相关理论,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辽宁大学中国商务发展研究院(北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嘉兴学院经济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排名不分先后)共同发起举办 “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论坛”。 

2021年首届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承办。浙江工商大学秉承“诚、毅、勤、朴”之校训,大力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融合发展,力争一流”发展战略,奋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金秋十月也将迎来浙江工商大学的110周年校庆,值此百年庆典之际,特向国内外学者征文,欢迎分享基于高质量数据、科学方法和具有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本论坛提倡投递数据独特且可靠、技术新颖且科学、理论传承但创新的高质量论文。论坛将设嘉宾演讲、专场研讨等环节,其中专场研讨将邀请知名学者、期刊编辑进行点评。 

本次论坛由《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协办,投稿论文经作者根据点评与交流意见修改完善后,由论坛组委会向《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推荐进入匿名审稿程序。亦诚挚欢迎未提交论文者报名参会,共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与专题研讨。 

2021年论坛主题:“数字创新与产业链现代化”,选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推动数字经济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制度与政策研究 

3.发展数字经济和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3.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4.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5.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 

6.数字贸易服务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 

7.人工智能畅通经济双循环的机制、路径与政策优化 

8.数字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现代化 

9.数字全球价值链重塑问题研究 

10.数字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运营战略研究 

11.数字“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价值链重塑与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12.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 

13.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研究 

14.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 

15.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6.数字“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路径研究 

17.数字创新网络与产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18.数字创新生态构建与产业链优化研究 

19.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 

20.数字驱动实现新需求与新供给的精确匹配研究 

21.数字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研究 

22.数字金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3.“央行数字货币”的产业图谱研究 

24.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 

25.“数字金融+产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研究

会议时间: 

2021年10月9日(周六)报到 

2021年10月10日(周日)召开研讨会

赛事时间表:1.论文用中英文写作均可,请分别参照《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写作体例,符合国际学术规范。论文要求尚未公开发表,25,000字以上为宜。 

2.征文截止日期:2021年9 月10 日 

3.投稿邮箱:digitalec2021@sina.com 

说明:报名、投稿邮件主题务必注明“2021年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论坛+第一作者(或拟参会人员)+单位+联系电话+联系邮箱”。会议通知和参会回执后续将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参会嘉宾邮箱。 

会议地址: 

浙江杭州钱塘新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 

会议费用:

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会议不收取会务费。 

会议联络:

电话: 

0571)28008828,过老师; 

0571)28008045,诸老师; 

010)85195717,焦老师; 

13967800957,陈老师; 

 18458247922,谢老师 

邮箱: 

digitalec2021@sina.com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