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8日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2021年第10期目录

 

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专论

中国新经济的逻辑、综合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钞小静 薛志欣 王宸威(3)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

梁红艳(24)

 

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测度

徐晔 赵金凤(46)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

郭海红 刘新民(65)

 

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测算与嵌入特征分析

何雅兴 罗胜 谢迟(85)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效测度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107)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128)

 

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及其应用研究

韩晓祎 蔡争争 朱艳丽(148)

 

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及应用

陈永伟 张策(167)

 

 

 

 

2021年第10期摘要

 

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专论

中国新经济的逻辑、综合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钞小静 薛志欣 王宸威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且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七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除华中、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还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研究创新:基于全局与局域视角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刻画了中国新经济的动态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价值:拓展了中国新经济的定量研究,为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 理论逻辑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作者单位:钞小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薛志欣,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宸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

梁红艳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两业融合系统中,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地区契约环境可以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制造业信息化密度越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越突出;不论制造业契约密度高低,地区契约环境的调节作用都存在且无明显差异。研究创新: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比较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综合考虑地区环境与行业特征,构建“地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密度”“地区契约环境—制造业契约密度”分析框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产业融合 演化特征 绩效 信息化水平 契约环境

作者单位:梁红艳,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测度

徐晔 赵金凤

研究目标:测度2009~2018年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探索全国八大经济区各省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首先基于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测度系统综合指数,其次构建耦合度模型测度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最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和分布动态。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创新要素配置系统发展持续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数据创新要素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增长率最高,是最具潜力的创新要素;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研究创新:首次测度了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研究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价值:全面客观掌握我国各区域各省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匹配现状,为推动创新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要素配置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度 空间分异

作者单位:徐晔,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赵金凤,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功能区 时空分异 收敛性

作者单位:郭海红,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刘新民,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

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测算与嵌入特征分析

何雅兴 罗胜 谢迟

研究目标:测算与分析我国各区域参与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加值利得与嵌入特征,透析我国区域和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双重价值链统一测算框架,直观测算了各区域参与双重价值链分工带来的增加值。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分工路径中全球价值链分工比例的增大,区域视角下的“东向聚集”特征越发明显。部门视角下,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越加复杂化的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贡献越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参与双重分工带来的增加值大于初级产品部门,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相反。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部门和西部地区参与双重分工受到的影响最大。研究创新:将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纳入统一的增加值测算框架,并从中剥离出单一价值链分工和双重分工。从多维视角全面分析了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嵌入特征。研究价值:对我国再次布局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境内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 增加值分解

作者单位:何雅兴,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罗胜,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谢迟,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效测度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绿色金融 影响效应 污染企业 绿色企业 作用机制

作者单位:王修华,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刘锦华,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赵亚雄,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研究目标:深入剖析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迁架构和显著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产品异质性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别从以整体结构考察的整体层面、以社团变迁架构考察的中观层面和以节点重要性考察的个体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存在贸易集聚效应和“小世界”高度聚类特征,数字服务最终品出口网络的发展侧重体现在贸易深度维度,数字服务中间品出口网络则在广度和深度维度均有所增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可以划分为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中心经济体的亚太、欧洲两个贸易群,且存在“全球化—区域化—全球化”的社团变迁趋势;美国和英国处于该网络的“绝对中心枢纽”地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有重要的掌控力,与美、英相比,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尚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逐步攀升趋势明显;传统引力模型的显著影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解释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连通性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构建数字服务贸易量化评估框架,从多维层面综合评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格局。研究价值: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数字服务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拓扑结构 影响机制

作者单位:吕延方,华侨大学统计学院、数量经济研究院。

方若楠,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王冬,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及其应用研究

韩晓祎 蔡争争 朱艳丽

研究目标:克服传统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中常数空间滞后项系数假设的局限性,允许由于个体异质性所导致的非对称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提出一类新的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假定空间、时间和时空滞后项的系数随个体特征相对于未知门槛值的大小而变,并设计了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研究发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在小样本下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和稳健性。进一步运用模型对我国地级市城投债的非对称空间互动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其较强的适用性。研究创新:提出了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估计方法的小样本表现。研究价值:新模型可以为经济、金融和环境等领域研究非对称空间效应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空间互动 贝叶斯方法 MCMC 地方城投债

作者单位:韩晓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蔡争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朱艳丽,河海大学商学院;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

------------------------------------------------------

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及应用

陈永伟 张策

研究目标:构建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方法及其理论性质。研究方法:基于逻辑斯蒂函数描述结构渐变,构建拉格朗日乘子统计量检验模型中的结构渐变效应。研究发现:拉格朗日乘子统计量具有标准的卡方分布和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所提出的结构渐变识别方法还可以扩展识别结构突变这一极端情形;将新建方法应用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幸福的关系识别,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结构渐变特征。研究创新:构建了更具适用性的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效应识别方法,并提高了现有方法的识别功效。研究价值:拓展了排序模型结构变化的检验与识别理论,对于主观评价类问题的结构识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排序变量 固定效应 平滑转移 条件似然

作者单位:陈永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张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介绍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是1984年创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学术月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作为国内惟一兼具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两学科的中央级刊物以及中国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本刊在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刊立足中国当代国情,着眼世界学术研究前沿,针对经济社会问题,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两个学科的角度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聚焦中国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及时推介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为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并多次在考核中获评“优秀”;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8);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特别奖(2020);为美国经济学会EconLit收录期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定A类期刊;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邮发代号:2-745

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运营中心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分社

  编:100029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