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环境技术经济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第六届中国环境技术经济前沿论坛于2022年8月13-1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十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分享了他们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独特的学术观点,包括中国社科院的李雪松研究员、安徽大学的陈诗一教授、清华大学的陆毅教授、南京大学的张炳教授等。此次会议受到了广泛关注,共收到论文投稿168篇,其中录用的52篇论文作者参加了分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期刊杂志社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按照会议日程安排,8月13日上午首先进行论坛开幕式,由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祝欣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研究员、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作开幕式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致辞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致辞
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8月13日上午进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担任主持人,报告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董直庆教授、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王敏、清华大学陆毅教授;8月14日上午的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由湖北大学副校长肖德主持,报告嘉宾有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诗一教授、山东大学张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南京大学张炳教授、湖北大学程时雄教授。
十篇主旨报告精彩纷呈,既有对满足当前国家需求重大议题的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也有对某些现实问题基于最新模型方法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具有科学支撑的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的李雪松研究员系统分析了在数字经济、双碳目标背景下行业、区域结构分化特征,并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就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了富有专业洞见的学术观点和建设性政策建议。武汉大学的伍新木教授基于多年在环境生态保护领域的工作和思考,分享了在环境治理方面不容忽视的六大领域,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关注内容,如,环境利用观点,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总书记“两山”理念的核心机制问题,即“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北京大学的王敏教授、清华大学的陆毅教授分别从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即气温变化对产业空间分布、气候治理的重要举措气候融资的效应视角,通过严谨详实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区域差异化观点,以及为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支撑的对策建议。
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这一重要议题,有三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的董直庆教授从智能化视角对工业领域的碳达峰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实证研究;陈诗一教授从技术和投融资视角提出就低碳能源转型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中国社科院的张友国研究员从经济结构视角利用CGE模型的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实现碳达峰路径政策建议;山东大学张宁教授从政策设计视角提出了碳中和路径选择。
南京大学的张炳教授分享了公众、社会媒体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结论,包括实验设计、环境效应分析,是一篇研究视角新颖、很有价值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湖北大学的程时雄教授从洪涝灾害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
8月13日下午的8个分论坛报告,包括“碳中和战略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绿色创新与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与生态效率”、“环境质量研究”、“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绿色金融与碳市场”、“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等多个重要专题。
每个分论坛交流6至7篇学术论文,每篇论文汇报人都非常认真宣讲,除了论文作者互评以外,每位主持人、点评嘉宾都认真阅读论文,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需要修改完善之处,从论文题目的提炼,模型机理分析、模型方法选取到数据获取等等,都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蒋金荷研究员主持,对论坛的主旨报告和8个分论坛进行了简略综述;并特别感谢会议承办方的辛勤工作!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智能治理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协办,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承办;同时得到下列期刊的大力支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中国农村经济》《经济评论》《技术经济》《城市与环境研究》《当代财经》《生态经济》《咨询与决策》等。
(撰稿:蒋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