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技经所组织第三十三期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202571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第三十三期青年学者论坛在该所142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罗朝阳副研究员担任主讲,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潘晨副研究员主持,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张慧慧副研究员受邀担任评论人,所内众多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罗朝阳副研究员围绕“AI for Science”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大模型基本原理、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本地化部署方法及调用、科研场景应用四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他首先以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的底层逻辑为切入点,清晰梳理了从浅层模型到深层大模型的演进路径,并深入解析了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核心原理;随后,详细讲解了大模型参数调节机制,包括温度、Top-K/Top-P采样等关键参数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模型剪枝、知识蒸馏、量化等技术实现本地化高效部署,有效降低了科研场景下的算力门槛;接着,介绍了本地部署Dify、RAGFlow、n8n等工具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依托这些工具搭建本地知识库、工作流和智能体(Agent);在应用层面,他结合多个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AI大模型在代码自动生成、文献综述撰写、变量构建与数据清洗等科研环节的实践应用,并特别强调“AI可显著提升科研效率,但绝不能替代科研人员的独立判断与原创性创造力”。

  报告过程中,蔡跃洲研究员、张延群研究员、陈星星研究员、朱兰副研究员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地部署的实操性、模型幻觉的规避策略、Embedding模型的应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报告结束后,张慧慧副研究员结合自身使用AI工具的实践经验进行点评,她肯定了此次报告在理论梳理与实操指导上的双重价值,认为报告内容紧密贴合科研需求,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合理运用AI工具提供了清晰路径;同时,她希望所里多开展此类交流活动,促进AI工具助力科研工作的经验共享与深度探索。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