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2期“应用计量双周论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为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从2023年7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拟组织举办“应用计量双周论坛”,邀请近期在经济学、管理学有关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来所作报告,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主要内容(20分钟)、论文返修与经验介绍(20分钟)、提问与回答(20分钟)等,每期报告时间总计为1小时。
  第2期“应用计量双周论坛”将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小芬教授来所交流。
  时间: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13:00-14:00
  地点:数技经所1404会议室(北京市建内大街5号)
  主题: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5期
  报告人:谭小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欢迎感兴趣的学者、博士后、研究生参加。
  附:报告人及论文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智能治理实验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
  《中国经济学》编辑部
  2023年7月13日
  
  报告人简介:
  谭小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兼任中国金融40人论坛青年会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在《经济研究》等顶尖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发表财经评论文章100余篇,8篇政策报告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使用。
  论文简介:
  题目: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5期
  摘要: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区)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将通货膨胀分解为通货膨胀趋势和通货膨胀周期。对于通货膨胀趋势,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贸易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则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周期,贸易全球化会提升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并通过贸易网络形成各国通货膨胀周期的联动。自2020年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化的逆转造成了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承担了更高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全球化;通货膨胀;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全球价值链;国际大宗商品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