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07》综述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05日 作者:齐建国 陈平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出席本次论坛的共有来自57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30名专家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155篇,内容涉及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产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管理、金融与投资评价、环境管理、能源预测与管理、循环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等诸多领域,这些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技术经济及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承办这次论坛的中国矿业大学的校长葛世荣教授,江苏省徐州市副市长段雄教授作为东道主在开幕式上致了欢迎辞。论坛主办单位的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雷家骕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杨俊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聂锐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究所所长汪同三博士对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技术经济学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实践,对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服好务,为企业提供新的管理方法。汪同三博士分析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未来五年面临的八大任务,指出,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等四项任务需要技术经济学界进行深入研究。
开幕式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晓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课题信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平研究员(技术经济学科建设),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魏晓平教授(矿产资源开发顺序),在大会上做了重点学术报告。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区域创新效率及其比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骕教授(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在第大会闭幕式上上作了主题演讲。
论坛以“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观,技术经济学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分四个小组围绕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谐、技术经济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见解。
本次论坛收到的150篇论文中的绝大部分是技术经济学应用型成果。每篇论文都应用一种方法对国家级发展中的一个宏观问题或微观问题进行了经验分析或实证分析。这些实证分集中于技术创新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既影响因素分析、产业创新系统分析与效率评价、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分析、技术创新投资策略等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资源、能源与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与风险分析等等。其他应用研究涉及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农业、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贸易、工程管理、区域开发、价值论、审计、电子商务、人口老龄化等等十分广泛的问题。
 
一、关于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
代表们一致认为,尽管技术经济学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发展的历史,但学科建设仍然是技术经济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平副所长在主题发言中从科学哲学、科学学等角度对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的深入分析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学者的共鸣。来自大学的学者普遍认为,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内涵的过泛等,使教学面临找很大难度。
有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致用之学,是问题导向的学科,用主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技术经济问题,特别是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这是中国技术经济研究者责无旁贷的基本责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下的经济发展,推进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全面进步,深化新形势下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是新形势下技术经济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方法论来看,许多学者认为,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经济方法的多样性。面对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几乎所有自然科学方法都在技术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数学方法的滥用问题就表现得很突出。每一种数学方法都有十分严格的适用边界条件,都有十分严格的科学假定前提。如果不注意方法论成立的理论前提,甚至不考虑理论前提与方法论的一致性,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会得出荒唐和错误的结论。这是技术经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些学者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型探讨。这类成果包括:“集群品牌演化机理研究”,“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形成机制研究”,“经济模式转换与知识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等等。一些学者结合国民经济实践中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例如,“文化产业链的可拓链管理方法研究”,“能源经济系统风险因素及评估方法选择”,“资源节约型矿区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模糊评价的企业节能降耗方案优选方法”,等等
但略感遗憾的是,除了李平教授的主题发言以外,这次提供的论文中只有两篇涉及学科建设的论文,即“面向经济建设实践开创技术经济研究的新局面”和“试论技术管理学科体系及建设”,缺少系统性的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成果。这反映当前中国技术经济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关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应用研究
有学者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及影响机制,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研发和创新意识仍然是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有学者对产业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偏离均衡的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这些因素作为创新投入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试图发现产业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动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创新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有学者从知识流动角度分析了高新区区域网络组织的创新机理和发展机制,提出基于优化高新区网络组织结构的高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有学者把自主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活动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绩效能力三个方面,并利用现有的统计指标,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下的技术效率起了副作用,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该首先提高技术效率;有学者对中国区域差异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区域内R&D投资和外商投资量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有学者运用DEA方法对我国1999-2005年27个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市场竞争度、研究与开发、产业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等对各种效率的影响。有的学者从技术能力提升的角度对自主创新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要考虑宏观环境、企业规模等因素,要充分认识技术轨道的作用。
有的学者研究了市场竞争度、研发投入、产业发展阶段、政府政策导向等对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差异显著,大多数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冗余以及人力资本、组织管理等因素的非协调发展是形成技术非效率和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进入退出壁垒作为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紧密联系。有学者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强度的量化分析,指出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使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受到严重扭曲。
生产率、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技术经济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领域。有的学者对宏观和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深入研究。
 
三、关于工程项目应用和部门应用研究
有学者探讨了技术经济在交通工程中的运用,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较具代表性的高速公路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交通量、交通事件、资本投入、区域经济与发展等各技术因素对高速公路经济的影响。
有学者探讨了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的委托代理风险,运用博弈论知识分别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减少或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有学者考虑到评价过程中多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和 “矛盾性”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模糊多目标多层次格序决策法,对被评对象进行优劣排序。
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价值链中各项价值构成活动与成本控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基于工程链优化的成本控制策略。有学者分析了工程机械产业、食品业、医药业、电子工业的集群特点,基于这些行业集群呈现出的不同的品牌创立和维护方式,提出了基于品牌要素的集群分类方式,并以此为框架对各类型集群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学者对开发区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开发区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经济区域开发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GDP总量的不同,同时各区域地理位置本身也对开发区分布存在影响。针对我国现有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建设目标、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设想。
 
四、关于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有学者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认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国家要从政策法规上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农村,更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有学者应用“代际效用分析”方法对可耗竭型矿产资源开采利用顺序进行了研究。有学者采用项目后评估的研究方法,对21世纪前后我国能源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透过现象分析发现能源需求变化的规律,汲取预测严重失误的深层次原因。有学者深入分析了能源经济系统风险因素及作用机制,将能源经济系统风险因素可分为基础性因素、依赖性因素和联动性因素三类,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选择,认为系统动力学方法是较为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针对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开发利用现状,有的学者分析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提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与对策。有学者从工业生态学和矿产资源经济的角度,研究了煤炭产业链的整合问题。能源市场化是我国能源领域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
能源市场化与能源安全问题是论坛关注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研究认为,能源市场化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能源市场内部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调整,二是对能源输送、分配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的规制,有利于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但在能源市场化过程中,由于进出口价格体制不合理、能源批零市场体制不完善、能源运输和分配的基础设施缺乏激励规制等问题的存在,非自愿配给和能源价格非预期增长等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五、关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有学者分析和谐社会有关的基本问题,分析人口老龄化作用效应的途径及其对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的问题。有学者对江苏省城乡收入差别对居民总收入差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江苏省城乡收入差别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成为江苏省居民总收入差别的主体及其扩大的主因,因此,缩小居民总收入差别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别。
有学者选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三个解释变量,对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学者对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是中国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比的降低和农民就业结构比下降速度缓慢,所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一方面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比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六、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相比,银行治理结构是一个更新的研究内容。有学者研究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阐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概念的内涵,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加以剖析,揭示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有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间接成本进行了研究。有学者对我国金融风险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及建议。公司财务管理与风险分析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次论坛业交流了这方面的优秀成果。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有的学者对信息化发展及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参会代表中,年轻学者比例较大,这表明技术经济学后继有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担负起技术经济学科建设的重任。
 
论坛期间,主办单位与参会的相关大学的教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会后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技术创新论坛》理事会,欢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入理事会,成为理事会成员单位。
 
经有关大学申请和本次论坛主办单位与各相关单位协商,确定《中国技术创新论坛——2008》将由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共同承办,在美丽的青岛举行。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