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纪要

发布日期:2000年09月20日 来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作者:执笔:李平、李金华、李雪松、张思奇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6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从事数量经济学的应用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共132人出席了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勉励大家潜心数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繁荣中国的数量经济学事业作出贡献。参加“中国数量经济学及其应用:20年回顾”国际研讨会的15位海外著名经济学家也出席了开幕式,现代计量经济学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就数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数量经济学应加强研究的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讲演。

  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在代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他指出:当前形势下,数量经济工作者要顺应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潮流,加强数量经济学的应用性、理论与方法论研究,重点向5个方向发展,即向全球经济扩展、向新经济进军、向金融数学领域延伸、为管理现代化献计献策、探索建立经济实验室。

  大会高度评价了学会理事长、著名数量经济学家张守一教授在主持学会工作期间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充分肯定了他领导学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对他的奉献精神和谦逊品格表示崇高的敬意。

  根据学会章程,会员代表大会选出了由王乃静、郑玉歆等46人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王其文、钟学义等30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汪同三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齐建国为常务副理事长,刘树成、李平等9人为副理事长,张景曾兼秘书长,王国成、李子奈等22人为常务理事;根据学会章程,汪同三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选举钟学义、李富强等5人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根据秘书长的提名,理事会决定金文藻、王竹玲等7人为副秘书长,金文藻兼任司库。

  由理事长提名,理事会聘请乌家培、张守一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京文、于景元等20人为学会顾问。

  会议讨论修改了学会章程,通过了学会工作条例、财务管理制度和会员制改革方案。

  理事长汪同三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会议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数量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会议分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学的应用、金融数学三个小组进行了学术研讨,各专门委员会也分别召开了会议。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 关于数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对数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新经济条件下数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数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全要素生产率、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等方面。与会代表认为,已初露端倪的新经济在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将超过工业革命,新经济必定要有新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模型构造、统计检验、预测决策将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现阶段数量经济学要着重考虑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知识化的生产函数,如何对知识量化。

  关于数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有学者提出应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即模型类型、模型导向、模型结构、数据类型和估计方法,据此可设计出一个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有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衡量这种转变的标志就是要看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变化。在动态条件下,不仅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要发生变化,技术水平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应包含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按照这一思路,可通过引入距离函数,将生产率指数理论与非参数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建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模型,这样就可以从技术进步率和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度两个方面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分解。

  关于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有学者将线性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推广到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构造出了中国部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计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轨迹与产业结构、产品价格、经济增长率、工资增长率、固定资本回报率等。

  在论及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时,有学者主张,应抓住工业化、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几个关键点构建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既要为评估、模拟城市现代化现实水平和未来方向服务,更要具有揭示城市现代化制约因素,探寻城市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功能。针对这一目标,他们设计了分6个子系统,含40个指标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在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方面,有学者对内生经济增长要素、人力资本测度、企业知识资产结构的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更有学者对索洛的“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这一著名估计提出了质疑。

  二、 关于数量经济学应用

  数量经济学应用讨论的议题主要涉及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实证分析、财政政策实证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定量分析、人口与经济增长预测分析、地区经济规模的模型分析、地方税收评价与预测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数量经济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实证分析、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关系等。

  有些学者通过可变参数的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为连续两年的多次利率下调对于增加消费需求起到了较大作用,认为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在近年来的通货紧缩时期,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增长回升确实起到了较大作用。

  一些学者重新构造了人口与经济长期预测模型,强调经济对人口的影响,提高了准确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些学者对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分析,认为80年代以来,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周期波动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经济增长中产生了7~9年为主的中周期现象,这与西方工业国家曾出现的主周期波动是基本一致的。此外,存在一个作用相对较弱的2~3年的短周期波动。

  还有学者利用CGE模型,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GDP、消费、投资、出口、进口以及各部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世贸组织后,至2010年,GDP可提高约0.9%,加入WTO利大于弊。

  三、 关于金融问题研究

  金融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为金融计量方法、金融博弈论、货币市场、证券资本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等。

  关于金融计量方法,有学者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我国银行和企业在特殊条件下的博弈结果,并就不良资产的形成以及“债转股”政策对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影响进行了专题研究。一些代表通过构建我国货币供给总量调控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调控效果,并针对不同调控目标下不同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分析了不同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后,他们指出,资本自由化与金融危机之间没有必然的确定性联系。

  关于证券资本市场,有学者结合西部大开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些学者还针对股份公司研究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论证了公司股权在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公正分配与公司的财务杠杆是相关的。

  参加研讨的学者一致认为,加强数量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研究,将有利于数量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是一次跨世纪的学术盛会,也是一次改革的大会。会议号召全体会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努力运用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探索和解决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为振兴中国的数量经济学事业而奋斗。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