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纪要

发布日期:2002年06月01日 来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作者:学会秘书处
字号[大] [中] [小][关闭][打印]
  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与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5月29-31日在福建省泉州华侨大学举行。

  2002年5月29日上午“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开幕式在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华侨大学经管学院名誉院长乌家培主持,学会理事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华侨大学吴承业校长致欢迎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泉州市以及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领导。

  开幕式上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aniel 麦克范登教授所作的《健康、财富与才智》的专题报告,以及其学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艾春荣副教授的翻译、讲评,让在场的专家学者获益匪浅。学会理事长汪同三对这次演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按照会议日程,开幕式当天下午进行了大会发言,汪同三教授的《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与预测》,乌家培教授的《与时俱进地发展数量经济学》,张守一教授的《发展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几个问题》以及王潼教授的《连续经济学——“新经济”理论问题》等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大会主席吴承业在总结时说,虽然大家都有午睡的习惯,但听这样精彩的报告还是使人精神一振。根据以往的经验,分组讨论是代表们发表自己研究成果与学术心得的地方,也总是最活跃、最热烈的。大会发言结束之后与会代表立即展开分组讨论,共分为四组:“金融与资本数量分析”、“地区经济的数量分析”、“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综合I”、“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综合II”,用数量经济的方法分析金融与资本问题是十分热门的话题;而区域经济的讨论则使许多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来的代表,特别是西部地区来的代表感慨良多;数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作为数量经济学的基础受到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讨论积极而热烈,经过29日下午以及30日上、下午的讨论,许多代表仍然感到意犹未尽。30日下午进行了大会交流,四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了小组的讨论情况。紧接着举行了“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闭幕式。闭幕式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齐建国作总结发言,他说,本次年会取得的成果较大,学会的队伍进一步扩大,数量经济学也得到推广,他表示相信今后的年会将会越办越好。

  会议期间召开的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会,讨论了理事会的工作,增补了常务理事、理事、学术委员,他们是常务理事:叶民强、唐绍祥、张培森、王成璋、罗国勋、陈畴镛,理事:胡日东、吴永林、林秀梅、赵昕、黄世祥、武义青、钱争鸣,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文举、昝廷全、陈洪隽、陈小良、张涤新、韩彪、洪雁、付广军、汪贤裕、李天德、韩立岩。会议还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2003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的承办地点——湖南大学。与会代表对数量经济学会年会的举办感到非常满意,纷纷表示2003年湖南见。此次的数量经济学年会共有全国的160余位代表出席,他们有各地高校的教师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体改办等单位数量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会议共收到各类论文100多篇,并准备出版专题论文集。

  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论文目录

  与时俱进地发展数量经济学(乌家培)

  对经济预测误差的思考(沈利生)

  消费函数视角下启动内需政策的长期性分析(胡 劲、吴承业)

  我国地区经济科技进步贡献比较研究(徐小飞、龚德恩)

  福建省对外经贸发展的经济计量分析及其对策建议(陈怡、叶民强)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预测分析(王卓、胡日东)

  长期债务资金成本计算的误区(金式容)

  西方股票期权理论的演化及其对中国企业激励机制选择的创新研究(肖春玲)

  中国国债挤出效应分析(张 沂、胡日东)

  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比较与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的对策(林俊国)

  外贸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因分析(尹晓波、许丽忆)

  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探讨(曾繁英)

  人工生命进化理论在金融体系SWARM模拟中的应用研究(朱晔、叶民强)

  基于主体的SWARM建模分析及其应用(孙建、叶民强)

  企业生产函数理论的进展探析(蒙少东)

  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博弈分析(张庆武、郭东强)

  折价配售类国有股全流通模式的博弈分析(陈思雄)

  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在旅游业中运用问题和模型探索(陈钦兰)

  企业知识资本的概念与构成(黄立军)

  企业传统知识资本的评估(黄立军)

  一类非线性非均衡市场价格系统分析(黄颐琳、龚德恩)

  福建省居民消费及扩大需求的实证分析(陈赛杰、王志江)

  非线性协整关系与分形(孙青华、陈细玉)

  商品住宅品牌论(李祝舜)

  高校图书馆期刊选订的多层次模糊决策(谭观音、李继宏)

  注意力经济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王景河)

  对Verhuist模型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适用性的评价(刘向辉)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分析(张向前)

  正交尺度小波网络及在非线性经济系统预测中的应用(张新红)

  数字经济下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应用分析(郑向敏)

  “入世”对福建省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因应对策(林峰)

  非参数计量经济联立模型的局部线性工具变量变窗宽估计(叶阿忠)

  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姜泽华)

  对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定价基础的探讨(赵振全、董秀良)

  理想的企业治理模型与企业治理机制研究(李斌、王庆石)

  特雷纳-布莱克模型及其在积极型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应用(林寅、杜敏杰)

  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分析与评估(王关义)

  对经济计量模型参数估计值影响的分析(赵松山、白雪梅)

  制度变迁因素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综合分析----山西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杭斌)

  逆需求函数模型系统综述(李子奈、朱喜)

  EGARCH模型在分析股票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应用(唐齐鸣、张学功)

  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实证研究(朱峰、曾五一)

  汇率风险套期保值工具的选择问题研究(谢 赤、吴晓)

  求解最优外债的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张金水、曲永刚)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庞晓波、薛丰慧)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陈磊)

  试析生态环境约束下西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周述实、何苑)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实证分析(国涓)

  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实证分析(刘金全、谷宇)

  复杂适应系统、博弈论及经济动态模拟(王文举、杨思磊)

  诚信问题的进化博弈论分析(谢识予)

  VAR与其他风险度量指标的比较(陈守东、王鲁非)

  中国股票市场Beta和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郭多祚、徐占东)

  道德风险中的腐败及模型分析(王克敏、陈井勇)

  中国“三农”问题及其对策(汪同三、张涛)

  我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高铁梅等)

  论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石柱鲜等)

  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相关特性的实证研究(吕长江、赵岩)

  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王广亮、张屹山)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钱争鸣、姜丽)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博弈分析(洪怡恬)

  连续经济学----新经济理论问题(王潼)

  劳动共享的裁员机制与合谋(张昕竹等)

  健康、财富与才智(麦克范登)

  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数量经济分析(徐学荣等)

  中国税制改革效应的模拟分析(郑玉歆等)

  企业并购筹资资信评级方法创新----熵值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张秋生、张然)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战略与展望(华如兴)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及评价(1978-2000)(王耀东、高晓玲)

  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生产要素拥挤特征的非参数模型(孙巍)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知识分析(吴迪等)

  基于主体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应用(张世伟)

  状态空间分解模型的正确设定及其在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高铁梅、陈飞)

  我国主要地区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吴桂珍等)

  可控制货币超量供给、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刘世峰)

  网络经济下新型中介业的产生和信誉的形成(韩冬梅、荆伟)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函数的动态分析(王金明、高铁梅)

  激励机制、资本结构与企业制度(齐红倩、修连仲)

  神经网络集成系统在股市短期预测中的应用(郭秀艳、徐立本)

  债券市场投资策略分析(张艾莉、张伟强)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李春艳)

  浮动佣金制度下证券经纪商的竞争对策(赵立云、姜 新)

  投资波动性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刘志强、刘金全)

  公司治理与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分析(王克明)

  上海证券市场A股、B股相互关系和市场有效性(张丙宇、赵振全)

  基于业绩评估的高级管理层激励控制模型(刘英华、陈守东)

  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费雪效应机制的实证分析(郭整风等)

  我国债转股操作中转股价的确定(那铭洋、高秀彬)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石圣东、石柱鲜)

  国家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博弈分析(王远林、郭多祚)

  我国高校教师年薪制初探(陶立新)

  委托投资中的最优风险分担合同(胡昌生、丰赋)

  台湾GDP和能源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陈燕武、吴承业)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研究(韩立岩等)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实证研究(金双华)

  重庆教育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重庆商学院)

  数量经济学的科学定位及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王庆石)

  中国入境旅游结构时间序列(STM)分析(胡韦华、赵丽霞)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研究(罗秋兰、陈有禄)

  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西部企业投资行为的实物期权定价分析(黎实、李锋)

  消费者行为与产品替代的概率选择模型:北京冰箱市场的一个经验分析(袁诚)

  随机经济增长模型的均衡解(郎国放)

  美国经济增长对中国及日本、香港特区经济的影响:一个基于联接模型的分析(李子奈等)

  国有股减持定价模式设计(雷金胜、胡秋灵)

  黄河下游悬河治理的社会经济系统分析(高建国)

  

©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