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万相昱,男,1978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工作经历】
2008年-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9年-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2011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期间,2018年-2019年,以专家身份借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综合集成实验室方案设计工作。
【研究方向和主要工作内容】
长期从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工作,涵盖宏观经济预测、经济模型、数据分析与政策评价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专注微观模拟模型技术、社会科学综合集成仿真技术和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是我国微观模拟相关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学术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积极推动微观模拟技术在政府公共政策评价和国家科学决策领域的现实应用。
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承担教学和学术指导工作,主讲《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多门课程,2013年至今连续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优秀教学奖及其他多项教学和学术指导奖项。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形成多部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通过内参系统向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报送咨询要报30余篇,撰写相关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近年来负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报告》主编、《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年鉴》副主编以及《经济蓝皮书》和《公共服务蓝皮书》总报告执笔工作。
【主要社会兼职】
曾任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秘书;九三学社东城区社科支社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收入分配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政策评估与模拟中心主任;韩国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aSSIST)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开行、国税总局、国家邮政总局、中国工程院、中国电科院、中国咨询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咨询专家。
【代表性研究】
代表作1:《微观模拟模型与收入分配政策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独著
该研究针对当前微观模拟研究的优势与不足,研制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和预测我国公共政策改革的作用效果,并为政策设计提供评价工具。研究在国内相关研究中首次将微观模拟模型全面而系统地应用在公共收入分配政策的评价和设计,是一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研究成果,打开了应用微观模拟进行中国公共政策实证性研究的新路径,提供了中国微观模拟研究第一部系统性的工具材料,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未来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甚至公共政策的科学量化分析和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研究成果不仅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更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代表作2:《基于农户的微观模拟平台系统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独著
该项研究基于农户模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研制了一个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平台(ABM平台)。该平台以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技术为理论支撑和技术体系,采用现代经济学有限理性、复杂性和非均衡等一系列假设,通过对真实经济世界进行抽象的基于规则的建模方式,为定量刻画经济系统的动态性、涌现性和进化性提供了可行性工具。该项研究是国内农户模型研究领域一次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探索,同时,首次将微观模拟技术全面而系统地应用在农户建模中,并形成可应用的模拟平台机制,这是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对于未来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另外,该项研究基于微观经济的视角,通过基于主体的经济模拟模型的思路来实现宏-微观一体化建模并通过最终形成可应用的模拟平台途径来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固化的思路,不仅仅是方法论的创新和跨学科的有机整合,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创新的重要尝试,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开拓性学术探索。
代表作3:《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微观模拟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独著
本项研究构建了我国第一个用于评价企业所得税税收归宿的微观模拟模型。应用该模型并结合中国微观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对当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可行性改革方案进行模拟对照分析,尝试为未来企业所得税改革提供可借鉴的量化参考依据。除了提供政策设计与评价的针对性建议以外,本项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较完备的中国企业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的建模构架,能够精准量化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微观效应,并为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和集成系统。该项研究成果经公开发布后,被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央决策领导第一时间调阅报告并给予高度肯定,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工具。
代表作4:《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改进的微观模拟研究》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独著
该研究以个人所得税改革相关热点问题为对象,构建了全系统的中国个人所得税微观模拟模型,应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技术,提供了对数据处理、数据时化、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的全面支持,尝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作用效果的微观归宿进行精准量化,比较了2017年和2011年两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再分配效果,同时对政策参数的敏感度进行研究。研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与评价提供建模工具和量化依据,为进一步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也为相关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工程提供了技术探索。该研究体系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机关职能部门吸收采纳。另外,该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相关研究结论被《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8年第54期部分转载。
代表作5: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灵敏度分析:基于微观模拟途径》发表于《世界经济》2011年第1期,独著
该研究目标集中在建立可应用的微观模拟模型、应用微观模拟模型的个税制度评价以及应用微观模拟模型的个税制度改革设计三个主要方面,首次将微观模拟模型系统应用于公共政策评价领域的具体实践过程,也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评价领域一次最为系统化的归属分析研究过程,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现实状况,由微观数据的获取、抽样和修正入手,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观模拟模型系统,并通过微观经济计量等手段将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模型模拟的范畴,实现了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局面均衡效应的灵敏度分析模式,为政策制定者和评价者提供了精确有效的研究工具,其研究过程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实现了我国微观模拟从单一的理论评述向政策领域应用的转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
代表作6:《中国净等价收入规模的测算方法及应用》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独著
该研究在深入分析等价性收入的经济理论、方法体系和量化指标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国情及相关调查数据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模型测算工具,从而对我国居民收入的等价规模进行了测算。研究提供的研究框架、建模方法和测算结果不仅有助于为我国精确刻画以家庭福利为基准的收入分配状态,而且,基于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计算方式能够帮助我国政府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家庭收入扶植计划。另外,研究结果对于收入差距的测算以及贫困线的划定等问题具有理论界定和实际测算的双重参考意义。该论文在2018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另外,该研究测算结果已经被引入相关量化实证研究工作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