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杨博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科技政策和社会网络等。在《南开管理评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Journal of innovation& knowledge》等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要报成果获得多次领导肯定性批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青年智库人才项目等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等。《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客座编辑,《科技进步与对策》青年编委,《中国创业投资》编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经济》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研究领域】
区域创新、科技政策、社会网络等
【学习及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16.09-2019.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博士)
2018.09-2019.09 东京大学 工学院(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2020.02-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目前为副研究员)
2020.01-2022.0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
【发表论文】
[1] 杨博旭,柳卸林“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评价与分析: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考察”,《中国软科学》,2024年第12期。
[2] 杨博旭,柳卸林,王宁.“区域创新效能的提升路径研究:功能观视角”,《科学学研究》,网络首发。
[3] 杨博旭.“欧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效协同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24年第10期。
[4] 杨博旭.“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理论基础、现实挑战和战略路径”,《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5] 杨博旭,柳卸林,吉晓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基础与理论框架”,《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第13期。
[6] 杨博旭,柳卸林,常馨之.“‘强省会’战略的创新效应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
[7] 杨博旭,柳卸林,王宁.“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时空演变和趋势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第7期。
[8] 杨博旭.“城市化、工业化、创新极化与中国创新的未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年第4期。
[9] 杨博旭,王玉荣,李兴光,张冰:“技术多元化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年第12期。
[10] 杨博旭,王玉荣,党建伟:“技术多元化促进了合作创新吗?——基于阴阳范式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19年第4期。
[11] 杨博旭,王玉荣,李兴光:“‘厚此薄彼’”还是‘雨露均沾’——组织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嵌入资源提高创新绩效?”,《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3期。
[12] 杨博旭,王玉荣,李兴光:“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科学学研究》,2019年第1期。
[13] 杨博旭,王玉荣,李兴光,周罗:“从分散到协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路径”,《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12期。
[14] 柳卸林,杨博旭(通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9期。
[15] 王玉荣,杨博旭(通讯),李宗洁,等“事件冲击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纵向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年第8期。
[16] 王曦,杨博旭(通讯):“政府补贴对软件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科学学研究》,2021年第3期。
[17] 熊焰,杨博旭(通讯):“双重网络嵌入、制度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科研管理,2022年第6期。
[18] 柳卸林,杨博旭(通讯),肖楠:“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变化的新特征、新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1期。
[19] 李宪印,王凤芹, 杨博旭(通讯),等.“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11期。
[20] 李宪印,杨博旭,姜丽萍,左文超,张宝芳:“职业生涯早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1期。
[21] 王玉荣,杨博旭,李兴光:“多重网络嵌入、市场化水平与双元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16期。
[22] Yang B., Li X, Kou K.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J].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2022, 7(3): 100210.
[23] YANG B., Liu X, Gao Y, et al.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polic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 under Chinese long-range plan[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23: scad001.
【主持和参与课题】
主持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合作网络中多重制度逻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72304277);
[2] 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30504ZZ07240057);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科大优秀青年教师提升项目)“产业集聚视域下城市协同创新与都市圈构建”(E0E48973);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绩优企业创新生态战略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2021M963137);
参与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发展的逻辑与路径研究”(24AJL006);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问题研究”(23&ZD13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创新的形成机制与模式研究”(71932009);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互联网时代企业用户融合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7187217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科学基金成果应用价值分类及机制研究”(L1824009);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策激励背景下专利质押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的影响研究” (71704025);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百年大变局下中国与欧盟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21CGJ024);
[8] 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京津冀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17GLB027)”;
【所获奖励】
[1] 2024年,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三等奖
[2] 2024年,《科技进步与对策》卓越作者
[3] 2023年,《Asia Pacific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最佳审稿人
[4]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个人
[5] 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6] 2019年,国家奖学金
【学术服务】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客座编辑,《科技进步与对策》青年编委,《中国创业投资》编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匿名审稿人。